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全部文章/ 正文

火箭快船三颗星的日本建筑展了解一下?-瞬est慢无目的vita

作者: admin  发布: 2016-09-23 分类:全部文章 阅读: 660次

三颗星的日本建筑展了解一下?-瞬est慢无目的vita

日本建筑展览:传承的谱系:100个建筑,一大半我都没听说过;三个半小时混迹贞观,没看完展览;很多难以搜到的资料。这是我目前看过最牛逼的一个展览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生动详实,意犹未尽,感觉每个建筑后面都有好多挖掘不完的素材。或许写不出来也不怪我。然后网上也只能陆陆续续的搜到一些简介和图片,感觉大部分人都没能亲自去到现场看看计调网,很是遗憾。既然这样,不如“破罐破摔”的写成一篇没有主题的观后感好了。
总的来说,这是一次三星观展之旅。当然,满分就是三星!
一星:森美术馆
绕不开场地本身,网上一搜就有很多介绍。特地去官网查了下近几年森美术馆的展览,有很多前卫艺术,建筑摄影的展览九龙虫。森美术馆本身并无什么特别之处,只是地处六本木之丘的倒数第二层(53F)天使迷梦,号称日本最高的美术馆而显得非常高大上。
森美术馆入口前的观光平台可以看到东京塔 源自网络
毕竟之前研究过展陈空间,抛去艺术品,林杰妮展览馆本身也可以成为吸引人的元素。观光层可以一饱东京美景,顺道接受一下艺术的洗礼,根本不用担心没人来。03年完工的美术馆至今走过15个年头,一直由专业的主创和策展人带来世界最高质量的展览,真是幸事。
不得不提,日本是被一个文化艺术海洋包裹的小岛。地铁上随处可见各种博物馆艺术馆的宣传海报,每一个博物馆也会有其他博物馆的资料。在日本的每一天都有看各种博物馆美术馆,整体质量都很高,每一份对艺术与文化的热爱,都的得到了最大的尊重。
三星的第一星,属于专业的展览场地——森美术馆。
二星:藤森照信
建筑的展览去过不少,前年也在威尼斯看了双年展。那一年的策展人是当年的普利兹克奖得主。不过最大的感触是属兔的年份,不太看得懂。
建筑有趣就在于它不是一门单一学科,工作后更是有感于只懂建筑设计本身是无法做好一个建筑的。这背后宏达的背景与积累只能靠自己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去完成。
好的展览,一定要有牛逼的策展人火箭快船。《建筑的日本展:传承的谱系》,横跨上百年的历史,这样多维度的展览,什么样的人才能驾驭?比如近十年完工的晴空塔,可以从数百年前的五重塔身上找到近乎一样的结构逻辑;比如SANAA最新完成的作品,自己居然都没听说过;比如宏达的展览,分为了9个主题,完整而精细。震撼之处是让学建筑的人完全像一张白纸,什么都很新鲜御姐进行时,觉得自己白读了几年书,却让外行人能浅显易懂,充满兴致。这不是矛盾,而是实实在在的体会。回来之后,我才知道,策展人是藤森照信,一个很非主流的老顽童。当然,我不会骗你,我在之前,也仅仅是听过他的名字,都不知道他长啥样海蛞蝓。。加藤鹰之手 。
藤森照信在自己设计的房子里 源自网络
外行人?
藤森照信45岁才成为建筑师,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作品。比打拳击的安藤还晚了不少。伊东评价藤森的建筑是外行人建造的建筑。当然是一句幽默的评价,但是很难找到第二个藤森照信。藤森东大毕业后就醉心学术,专攻近代建筑史二十余年才跨界建筑设计。他先后就完成了《日本近代建筑》、《藤森照信的特选美术馆三昧》、《路上观察学入门》、《建筑侦探的冒险─东京篇》、《人类与建筑的历史》等受众不同的书籍。不但亲自下工地动手搭建筑,还融会贯通近代日本的建筑发展历史,与各路大咖都有交流讨论孟达是谁,还有谁比他更适合做策展人呢?至少这一次,他不是一个外行人了吧。
绳文建筑 & 路上观察学
屋顶之家,2009? 有方
日本的绳文时代在旧石器时代之后,大约在距今1万3千年至1万年间,由于出土了表面有绳压纹路的土器而得名。装饰风格大气又给人匪夷所思之感,在大的形态上表现得笨拙不灵光,可表面装饰又需颇费一些功夫。在之后就是弥生时代,在艺术上,这个时代的陶器没有绳文时期那么多纹理图案,偏重平面化,追求朴素的形式感。
建筑上,前者倾向于原始、粗犷、力量,以白井晟一(绳纹派)、藤森照信(新绳纹派)等为代表,后者倾向于是现代、简约、细腻恒河浮尸,以丹下健三(弥生派)、隈研吾(新弥生派)等为代表。
藤森自己和友人成立了绳文建筑团,亲自研究材料,建造建筑。传达出朴素而温暖的建筑。1986年,藤森照信组织“路上观察学会”成立,将今和次郎追溯为“路上观察学”的鼻祖。他们关注城市空间,譬如河边的空间、胡同里的空间;认为围绕城市历史空间的建筑是最好的建筑。某种程度上,路上观察学就是发现那些在街头自然生发但无人问津的物件,观察社会生态与物质结构的细节,在一切终将消失之前,将其记录下来。
或许正是这些朴实简单的想法,细致入微的观察。让藤森几十年的学术积累与亲身实践,孕育出这样一个内容充实的展览。
三星的第二星,属于专业的策展人——藤森照信。
三星:日本建筑
只有亲自看过展览才能明白展览有多么牛逼。紧凑而富有多样性,九个主题既有关注日本最基本的建筑元素木材的制作及创新;也有关于最具代表的屋顶设计;从现代主义传进日本的东西相融,到日本建筑师在世界舞台上的活跃。更难能可贵的是众多论文,文献的支撑和详尽的结构模型让人大饱眼福。
三年前曾经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看了伦佐皮亚诺的渐渐件件展览。那也是我看过最好的展览之一美一天美发网。通过完整的模型,细部,图集等还原了以前书本上大师的作品,近在咫尺,完全是一种享受。而这次的日本建筑展,不仅仅是一位建筑师的作品集合,甚至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建筑师妖颜媚世。而是日本数百年的建筑史的整合重现。这样一个深度和厚度,很难在几小时内消化。
很想拿出几个案例细细研究甩葱歌简谱,但是自己还有太多背景没有了解。就先大致说一下九个部分各自看完的感想,有机会再找出喜欢的案例与大家分享。
木材可能性展厅? Koroda Takeru
展览一开始就是《木材的可能性》木材是最能代表日本建筑的材质之一。整个展厅里有各种木结构建筑模型。其中出云大社主厅的模型尤其震撼,巨大的阶梯还让我在第一时间联想到了MVRDV在鹿特丹火车站门口做的大台阶。还有一个叫做Timberize200的木结构超高层很是有趣,尽管只是概念方案,却能看出日本人对于未来木材可能性的无限探索。

超脱的美学展厅不大晴空月儿明,但内容极为有趣? Koroda Takeru
孤蓬庵,1800 现为重建 图片源自网络
Atelier—Bisque Doll,从孤蓬庵里得到的启发 图片源自网络
第二章《超脱的美学》里论述了日本文化的传统审美、对瞬间,无常和阴影的赞美与追求。通过建筑中的元素寻找一种人与自然的共鸣。尤其对孤蓬庵这个案例非常喜欢,尽管只是小小的房间里一个洞口,却蕴含了一种禅意。紧接着用UID在2009年做的Atelier—Bisque Doll进行对应,这样的手法是如何穿越200年历史在新的语境中重现。

鹤岗文化交流中心与代代木体育馆屋顶结构模型? Koroda Takeru
直岛中心 图片源自网络
鹤岗文化交流中心 图片源自网络
第三章《安定的屋顶》,尤为震撼。屋顶的设计也可以如此有趣。三分一博志的直岛大厅和妹岛和世去年完成的鹤岗文化交流中心都是第一次见到,足见有多久没有看最新时讯。妹岛在京都一个项目的采访也极其有趣,看了两遍,真是充满热情的建筑师呐。其他建筑案列也从风、光等自然因素说明了日本建筑屋顶在遮风避雨,引导视线之外可以带来一种安宁的美好笑傲官途。

黑川纪章建筑节点模型? Koroda Takeru
第四章描述《建筑的工艺》,开篇就是黑川纪章1970大阪世博会做的IHI东芝馆结构模型,帅呆了。日本的手工完全是一种日积月累,高度成熟和与时俱进的制造技术。将完整的建筑可以拆成精准的零部件。这是传承的DNA。这个部分还有1比1还原的日本国宝千里休侍庵,可以亲自感受一个房间即是宇宙的自我体验扁蓿豆。

短片 空间的力量 图片源自网络
第五部分《相连的空间》由外入内,探讨了室内空间和元素的发展史。最为有趣的两个展品是通过投影的短片《Power of Scale》,精确地用1:1的尺度还原日本典型建筑空间,包括中银舱体内部。还有一款app可以通过自己设置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来准确得出建筑的造价。

? Koroda Takeru
第六部分《开放的折中》开始讨论“日本性”,如何吸收西方建筑的特色与传统日本建筑相融合。看到这里的时候已经过去两个半小时多了。。。不得不加快节奏变装机甲,而且文献也开始增多,例如关于伊东忠太对日本建筑的推动等等。

一个学校的模型? Koroda Takeru
第七部分 《聚落生活》刘立福, 探讨了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问题,现代社会中的新兴社区发展,其中也提到了桢文彦的代官山集合住宅。
第八部分《被发现的日本》分享了外国建筑师在日本本土的实践,和日本建筑师走出国门,在境外创造具有日本符号的建筑经历爱沢莲。真心佩服滕森照信海量的储备。

最后一部分的建筑体量偏小,精致有趣? Koroda Takeru
最后一部分《共生的自然》我已经走马观花了,日本人对自然的崇敬也被体现在了建筑之中。建筑被视为了自然的一部分,安藤的水之教堂,西泽立卫的丰岛美术馆还有杉本博司的一个观测台都极为扣题。
三星的最后一星,属于不断进化前进的日本建筑。
尾声
感谢还看到这里的你。
一直憋不出来也是因为害怕自己长篇大论。但最后说服自己是一种自我学习和收藏,记录重于分享。
比起设计本身,建筑理论似乎更吸引我。一种持续的总结与成长,不断地自我推翻与重建充满着无限的乐趣。日本建筑的细节早已深深打动了我。前段时间的洪水肆虐造成了很多的伤亡。木构建筑抗震性好防洪能力差的问题又摆在了日本建筑师的面前,我相信,这又会是一次日本木构建筑的飞跃。
展览里的100个建筑,各不一样,却流淌着相同的血液。
文章又乱又长,欢迎指正,建筑之坑,深不见底呐。以后有机会的话,会再细细研究分享里面的有趣建筑。
最后特别感谢同行的张靖同鞋。
注明:建筑展览不能拍照,故照片均出自网络。
附:100个建筑英文名称,前面序号对应9个章节。(来源:森美术馆官网)



« 上一篇 下一篇 »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标签: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文章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