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全部文章/ 正文

火箭对快船第七场三苗古都屈家岭-荆门市传统文化传播协会

作者: admin  发布: 2017-04-14 分类:全部文章 阅读: 614次

三苗古都屈家岭-荆门市传统文化传播协会
《易经·系辞上》说:“是故天生神物胡笳汉月,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国营五三农场1954年冬天的那场瑞雪,以儒家眼光看是天意表达的典型祥瑞,不仅昭示着该地区干旱历史的结束,还昭示着一个伟大的发现。当时石龙过江水库已经建成蓄水,输水干渠修到屈家岭村那棵千年古柏树附近时,地里出现大量散发着远古气息的红烧土,以及陶器和石器。

64年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宋亦箫先生在荆门市做《屈家岭文化解读及其文化产业价值》学术讲座,回忆这一世纪发现依然有惊叹之色:“从不知名的小山村,到声名雀起的考古学文化命名地。”屈家岭南翔生活网,一个新的文化系统,开始吸引世界的目光。
讲座分为三个部分:屈家岭文化解读、屈家岭文物解读、文创与文化产业,虽说是普及性的讲座,宋教授尽量往浅显易懂了说,但仍然平中见奇。


屈家岭是长江中游第一个被发现和命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耳屎有毒吗。是长江中游史前文化发展的重要界标。是长江中游史前时代的代表性文化。
胎体薄如蛋壳的彩陶,其制作和烧造技术水平之高,让人惊叹。陶鸡、陶羊、陶兽等造型的工艺品,是先民们驯化家畜的形象化物证。遗址中人工稻谷遗存的发现意义尤为重大,其悠久的农耕文明,确定了中华文明的多元起源。黄河流域,不再是中华文明的唯一源头。

屈家岭独特的文化面貌与人文历史价值征服了众多考古学家。据说,屈家岭文化被命名在当时的中国考古学界是唯一没有出现争议的。大量的稻作遗存、蛋壳彩陶、彩陶纺轮、陶鸡陶羊等陶塑装饰工艺品都代表着当时最高的生产水平。
 屈家岭遗址见证了新石器时期长江中游流域的历史,被列入全国首批100处大遗址保护地。

屈家岭遗址存在的时间范围:距今5300年到4500年之间。讲诉文化特征和时空分布,宋教授展示的这一幅屈家岭分布图,基本上就是湖北省地图。以屈家岭为中心,沿着不同方向向外扩散。北到河南省西南部,南到湖南省北部,西到汉水上游,东到武汉市东部。已发现遗址超过500处。经过发掘或重点调查的遗址也有50来处。

这不是传说中荆蛮苗民集团的势力范围吗?
几十年来,几乎所有接触到屈家岭文化的人都会问同一个问题:谁创造了如此灿烂的文化,是谁?
记得多年前屈家岭有位朋友问过我,屈家岭文化的主人是谁?我回答:姜部落。证据呢斗仙好玩吗?我笑了一笑。只是感觉,农耕文明在当时的先进性不亚于今天的信息产业,所以掌握这一神奇技术的部族称为神农氏。

恰好也在那一年,我与报社两位同事贾兄、汪兄一道,三家人同游神农架。导游小姐说,神农就是炎帝。整个景区也都这样宣传的,我们于是蒙圈。站在神农顶上面对云海苍苍迷惘:神农和炎帝,一个是三皇时代一个是五帝时代,怎会是同一个人呢?由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长达千年会有多少代神农和炎帝,正所谓“神农氏七十世有天下”。他们相同的只有一点,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的姜部落。《周易正义》卷八《系辞下》载:“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屈家岭地处大洪山余脉,与随州烈山氏只隔一段随枣走廊的距离。苗蛮也姓姜。屈家岭文化的本质是三苗文化,拥有城池和四千居民的屈家岭,居三苗文化圈中心位置,堪称三苗古都。


根据考古发掘的地层叠压关系,宋亦箫教授认为屈家岭文化源自油子岭文化,流向石家河文化和西周文化。
屈家岭文化以双腹豆为主要特征,辅以双腹鼎,双腹鼎碗,圈足杯、壶等器物。双腹豆有三种类型:上腹浅于下腹的,上下腹等深和上腹深于下腹的。

《山海经》记载,刑天是炎帝的猛将岳池征婚。炎帝阪泉战败退居南方,刑天不甘,联合九黎蚩尤部落对抗黄帝。蚩尤兵败被杀,刑天也被黄帝斩下头颅。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郭文韬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山海经.海外西经》说,失去首级的刑天魂魄不灭,竟以乳为目、脐为口,手执干戈漫舞。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有云:“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双腹是屈家岭文化的特征器物那曲锅庄,其造型的特殊含义,目前考古界尚无说法。笔者大胆猜想,有可能是一种形象设计,纪念三苗族猛人刑天以双乳为目,肚脐为口,精神不死。
屈家岭遗址出土的大型石斧和石锛,既是农业生产工具,也有可能是蚩尤、刑天复仇大军的兵器,出土较多的石箭镞不用说是武器。

将考古发掘与有关典籍记载对照一下:油子岭文化,九黎时代;屈家岭文化,三苗时代;石家河文化,荆蛮时代;西周文化,荆楚时代。我们发现自从炎黄二帝阪泉之战后,三苗人民一直是在野党,并且将反对党身份进行到底,反抗的怒火从尧舜禹燃烧到夏商周。《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中记载,獾兜跟尧对着干,举荐共工。教唆四岳举荐鲧治水,而且三苗在江、淮流域多次作乱。舜巡视回来向尧帝报告后,流放共工到北方幽陵,跟北狄杂处;流放獾兜到南方崇山,以便改变南蛮;迁三苗于西面三危山,跟西戎一起放马;流放鲧到羽山,跟东夷玩耍。惩办这四个罪人的手段,颇有以夷制夷以毒攻毒的意思。《左传·文公十八年》记载是四凶:“混沌、穷奇、梼杌、饕餮,投诸四裔小鬼特种兵,以御魑魅。”

舜代尧做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三苗依然不服,舜南征三苗,死于苍梧。禹时,三苗又与禹大战70天。《墨子·兼爱》还记录禹的誓言:“济济有众,咸听朕言:非惟小子(按即禹),敢行称乱,蠢兹有苗,用天之罚,若予既率尔群对(邦)诸群(辟),以征有苗。”
《山海经》说:“颛顼生驩头毛豆炒肉,驩头生苗民。”《六韬》说:“尧伐有苗于丹水之浦”,《吕氏春秋·召类》则说为“尧战丹水以服南蛮”。可见苗与蛮,《山海经》记录“毛民国”的毛,都是一音之转,三苗又被称为南蛮,夏商以后称“蛮”宦海奇官,荆蛮,不再以“三苗”的记载。

四凶被极力丑化,都是恶兽。饕餮是蚩尤的首级变的,贪恶著称。《左传》谓饕餮是“缙云氏不才子”,而《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玄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蚩尤姜姓,亦为炎帝之苗裔;穷奇,《神异经·西北荒经》记载:“西北有兽焉,状似虎,有翼能飞,便剿食人,知人言语阮丹宁。”这家伙帮坏人吃正直的人,专咬老实人鼻子;梼杌,《神异经·西荒经》形容:“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大,毛长两尺,人面虎足,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扰乱荒中,名梼杌。”《史记·五帝本纪》称:“颛顼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话言,天下谓之梼杌。”楚国史书名《梼杌》,反以为荣,颇有深意;混沌,即浑敦。长得像狗又像罴却无爪子,有眼睛看不见,有耳朵听不见,有肚子没五脏,行走吧脚还伸展不开。总之头上长疮脚底流脓一无是处无言的哀愁,后世称是非不分为“浑沌”,也少见骂人这么狠。《史记.五帝本纪》说:“昔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慝,天下谓之混沌。”章炳麟在《新方言·释言》中解读,“混沌”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混蛋。


再往下,芈姓部落进入江汉,屈家岭文化进入荆楚时代。
我们暂时只说芈姓部落,而不能说芈姓楚人,因为荆蛮建立的荆楚早就有。《诗经·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发荆楚,穼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这是商王武丁讨伐的三苗荆楚。

汉应劭《风俗通》载:“成王举文武勤劳,而封熊绎於楚,食子男之采。”芈姓部落此时取得了中央政府正式任命,虽说“子男之采”土不过同,方圆五十里,但毕竟是“朝廷命官”。
芈姓部落是以回家的姿态进入江汉的,并非凭“朝廷命官”身份。他们一路上遇上獾兜部族,火箭对快船第七场又遇上纹身,用麻扎起头发的“苗民”,于是自称梼杌。大家都是四凶后裔崇左人才网,都是炎帝后裔。凶,兇,我们是你的兄弟。芈姓部落自称三楚,南蛮,就像一粒粒种子,和三苗人民结合起来,在这里生根开花。

清华简《楚居》记载,若敖氏居鄀(钟祥胡集),霄敖居霄(荆门子陵),武王熊通灭权国(商王武丁的据点),实现了“甚得江汉间民和。”(《史记·楚世家》)至于周惠王拜托楚成王说:“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那是后话,对既成事实无可奈何的追认。
芈姓楚人在成功经营江汉,全盘接受了三苗建立的荆楚,以及三苗文化的基础上,经营江淮、开发江南,使这些地区的“百蛮”、"百庸"、“百濮”、“百越”、“百麋”、“群舒”等原始部落加入到楚人行列;楚国问鼎中原入列春秋五霸,跻身战国七雄,实现了“天下有其半”。文化上也贡献突出,产生了千古绝唱的《离骚》,千古知音的《高山》《流水》,千古之谜的阳春白雪等绝世佳作,楚文化庄严厚重、雄奇艳丽,成为长江文明的代表,黄河文明不再是唯一的正统。
三苗古都屈家岭沉寂两千年后“重出江湖”,再次代表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说话,是历史的再次选择。

作者:王君 本协会副会长
图片来源:宋亦萧教授讲座课件
本期编辑:魏萧竹

« 上一篇 下一篇 »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标签: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文章归档